首页 > 行业新闻 > 老旧小区改造 让居民幸福感“原地升级”

老旧小区改造 让居民幸福感“原地升级”



原本破旧的道路变得整洁了

杂草丛生的绿化带焕然一新

房屋外墙穿上了“新衣裳”

老楼房加装了新电梯

私家车辆有了充电桩

小区里有了800米的绿色健康步道

文化气息更浓厚了……


已经进入老旧小区改造收尾工作的

成华区电子科大校区东二院

实实在在地让小区居民感受到了

“出门是游园,入眼是美景

邻里皆和睦”的美好



今年来,成都市住建局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指导区(市)县高标准打造成华区电子科大校区东二院等28个市级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示范项目,整合城市体检、片区统筹、金融助力、一老一小、文化引领和智慧低碳等创新创优举措,促进高质量发展,促进高品质生活,促进高效能治理。


“六个提升”

实现居民高品质生活要求

东二院小区为电子科大沙河校区教职工宿舍,建成于1986—1990年,总占地面积约4.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1万平方米,住宅19栋,居住人口1024户、2600余人,小区住户70%为电子科大教职工。



由于建成年代较早,小区院落存在设施设备老化、外观老旧、服务载体缺乏、美学意境营造不足等问题。小区居民在更新改造、和谐共治、党群服务三个方面存在强烈诉求,迫切希望改善居住环境、参与基层治理。


为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年6月,猛追湾街道采取“成面成片规划打造、片区空间整体塑造、公园院落低碳打造”的策略,对该小区实施空间形态优化提升、历史文脉传承提升、功能配套品质提升、生态环境美化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社区家园意识提升,最大化地实现居民对高品质生活环境的要求。




具有国学文化特色的小区

“电子科大校区东二院是一座保留历史特色,同时具有国学文化特色的小区。”猛追湾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改造深度挖掘了电子科大高校文化与退休教职员工翰墨飘香的光影故事,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镌刻到院落“金边银角”,同时建成初心亭、安居廊、银杏台等小区党群服务站,营造“国学传承·尊师重教”高校氛围,将小区打造成有颜值、有记忆、有温度的蓉城教师群落书香文化特色小区。定期组织师生联谊会、国学小剧场、教师沙龙等活动,以进一步丰富居民生活,增强交流交往。



据了解,为最大程度激发小区居民“幸福家园我做主”的参与热情,实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此次改造前发起了以“我的校园我的家”为主题的征集活动,共征集到高校师生、小区居民的70余个原创素材。“这些素材都拓印在小区内的井盖、铺装、墙面等设施上,永久保留下来。”该负责人说。



打造低碳公园院落

小区推行绿色低碳建设,改造中同步实施雨污分流和病害管网治理,推动地下管网综合整治;设计改造中重复利用可回收资源,防止污水下河;楼道、楼梯使用光感声控路灯,节能节电;优化安全慢行系统,院落内不仅实行人车分离,还在小区内打造了800米绿色健康步道,同时利用小区空间连通性串联内部公共空间,增设花箱花境,优化街区绿植,规范沿街外摆,实现院内步道、街区、沙河慢行系统有机衔接。


值得一提的是,小区还依托中庭空间、单元入口区域及其余分散空间定制年长者、中青年及低龄幼儿活动空间,打造出“康体”环形活力院落“绿道”,串联内部公共空间,形成了适合全年龄阶段活动的院落、真正实现绿色宜人的院落。



“现在小区还全面实行智慧化管理,增设了安防监控、智能充电、烟感装置、电子围栏、人脸识别等设备,我在这里住了三十年,没想到这里会有这么大的变化,感觉像住进了新楼房一样。”居民张阿姨说。




“家门口”的便民生活圈

为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小区整合存量资源,利用闲置空间,增补银华有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共享中心等院落服务阵地,成立社区活动、亲子教育、兴趣培育、老年“微学”等志愿者社群,举办“银杏读书会”、大小科学家、赋彩夕阳红等系列“同心共筑”活动,推进“家门口”的政务服务,常态化开展便民服务、公益服务、专业服务、定制服务等,营造生活与服务一体的邻里共享场景。



同时借助“社智在线”“智慧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和电子科大人工智能专业优势,探索东二院嵌入式养老服务,融合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健全社区服务管理体系,植入静谧书吧、智慧送餐等便民服务,全力满足院内独居、空巢、高龄、重残等重点关爱群体的安全监护、康养保障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