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新闻 > 全文速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精华版来了

全文速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精华版来了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20日发布。规划纲要提出,强化重庆和成都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引领带动成渝地区统筹协同发展,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推动成渝地区形成有实力、有特色的双城经济圈,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此前报道)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主要内容如下,小编为大家划重点——



前言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成渝地区发展。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重大决策部署,为未来一段时期成渝地区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重要指引。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具有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东亚与东南亚、南亚的独特优势。区域内生态禀赋优良、能源矿产丰富、城镇密布、风物多样,是我国西部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市场空间最广阔、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战略地位。为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形成有实力、有特色的双城经济圈,编制本规划纲要。


规划范围包括重庆市的中心城区及万州、涪陵、綦江、大足、黔江、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璧山、铜梁、潼南、荣昌、梁平、丰都、垫江、忠县等27个区(县)以及开州、云阳的部分地区,四川省的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除平武县、北川县)、遂宁、内江、乐山、南充、眉山、宜宾、广安、达州(除万源市)、雅安(除天全县、宝兴县)、资阳等15个市,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2019年常住人口960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近6.3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1.9%、6.9%、6.3%。


本规划纲要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的依据。规划期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




第一章 规划背景





划重点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符合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的重大战略支撑,也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增强人口和经济承载力;有助于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基地,助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有利于吸收生态功能区人口向城市群集中,使西部形成优势区域重点发展、生态功能区重点保护的新格局,保护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增强空间治理和保护能力。




第二章 总体要求





划重点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到2025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一体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区域特色进一步彰显,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显著增强;到2035年,建成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双城经济圈,重庆、成都进入现代化国际都市行列,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的城镇体系更加完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本实现,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建成,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优势全面形成,现代产业体系趋于成熟,融入全球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基本建成,人民生活品质大幅提升,对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带动能力显著增强,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




第三章 构建双城经济圈发展新格局





划重点


《规划纲要》提出,以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协同发展为导向,突出双城引领,强化双圈互动,促进两翼协同,统筹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促进形成疏密有致、集约高效的空间格局。


在提升双城发展能级方面,重庆要以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为统领,以长江、嘉陵江为主轴,沿三大平行槽谷组团式发展,高标准建设两江新区、西部(重庆)科学城等,重塑“两江四岸”国际化山水都市风貌,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西部金融中心、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门户枢纽。成都要以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高水平建设天府新区、西部(成都)科学城等,形成“一山连两翼”城市发展新格局,打造区域经济中心、科技中心、世界文化名城和国际门户枢纽。


在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方面,重庆都市圈要梯次推动重庆中心城区与渝西地区融合发展,推动广安全面融入重庆都市圈,打造川渝合作示范区。成都都市圈要充分发挥成都带动作用和德阳、眉山、资阳比较优势,创建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建设经济发达、生态优良、生活幸福的现代化都市圈。


在促进双圈互动两翼协同方面,推动重庆、成都都市圈相向发展,推动渝东北、川东北地区一体化发展,推动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辐射带动川渝两省市全域发展。


分类推进大中小城市和县城发展方面,要分类指导、科学施策,推动公共资源在双城经济圈各级各类城市间合理配置,优化城市规模结构和功能布局。




第四章 合力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





划重点


《规划纲要》提出,要合力打造世界级机场群,高质量建成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实施双流国际机场扩能改造,实现天府国际机场与双流国际机场“两场一体”运营;推进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改扩建,规划研究重庆新机场建设,提升重庆国际枢纽功能;布局建设乐山、阆中、遂宁、雅安等一批支线机场,研究广安机场建设。


《规划纲要》提出,要共建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规划建设川藏铁路,适时推动引入成都枢纽的天府-朝阳湖铁路项目实施。规划研究重庆至贵阳铁路,研究论证重庆至自贡至雅安铁路,拓展出渝出川客运大通道。研究规划重庆都市圈环线、成都外环、绵遂内等连接重庆中心城区、成都与周边城市的城际铁路和都市圈市域(郊)铁路,优先利用铁路资源开行城际、市域(郊)列车,基本建成中心城市间、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镇)间1小时交通圈和通勤圈。




第五章 协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划重点


《规划纲要》提出,要以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链重塑为契机,加快构建高效分工、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相互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


要提升重庆、成都产业创新发展能力,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双引擎,推动都市圈外围地区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汽车等产业,形成研发在中心、制造在周边、链式配套、梯度布局的都市圈产业分工体系。强化双城经济圈北翼地区先进材料、汽摩配件等产业协作,南翼地区联动集聚食品饮料、装备制造、能源化工、节能环保等产业。




第六章 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划重点


《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聚焦核能、航空航天、智能制造和电子信息等领域的战略性产品开发,在四川天府新区、重庆高新区集中布局建设若干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一批科教基础设施。


《规划纲要》提出,要以“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统筹天府国际生物城、未来科技城和成都高新区等资源,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瞄准新兴产业设立开放式、国际化高端研发机构,建设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依托重庆大学城、重庆高新区等,夯实智能产业、生物医学发展基础,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




第七章 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





划重点


《规划纲要》提出,要打造城市消费品牌,支持重庆、成都塑造城市特色消费品牌,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动涪陵、合川、乐山、雅安、南充等发展人文休闲、度假康养,打造成渝“后花园”。


《规划纲要》提出,要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打造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打造贯通四川、重庆的文化遗产探秘、自然生态体验、红色文化体验等一批精品旅游线路,扩大长江三峡、九寨沟、武隆喀斯特、都江堰-青城山、峨眉山-乐山大佛、三星堆-金沙、三国文化、大足石刻、自贡彩灯等国际旅游品牌影响力。




第八章 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划重点


《规划纲要》提出,要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推动生态共建共保,加强污染跨界协同治理,探索绿色转型发展新路径。要构建以长江、嘉陵江、乌江、岷江、沱江、涪江为主体,其他支流、湖泊、水库、渠系为支撑的绿色生态廊道。依托龙门山、华蓥山、大巴山、明月山等,实施森林生态系统休养生息和矿区恢复治理,共筑绿色生态屏障。推动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加强珍稀濒危动植物保护。打造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




第九章 联手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划重点


《规划纲要》提出,要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打造陆海互济、四向拓展、综合立体的国际大通道,加快建设内陆开放枢纽,在西部改革开放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要合力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支持发挥重庆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成都国家重要商贸物流中心作用,共同建设跨区域平台;要统筹完善亚欧通道,打造重庆兴隆场、成都北中欧班列枢纽节点;要优化畅通东向开放通道,加强陆水、港航联动,开通往返主要港口的“水上穿梭巴士”和铁水联运班列,建设统一运营品牌,提高进出口货物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支持在重庆都市圈、成都都市圈以及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等地,率先探索建立统一编制、联合报批、共同实施的规划管理体制,试行建设用地指标、收储和出让统一管理机制,探索招商引资、项目审批、市场监管等经济管理权限与行政区范围适度分离。




第十章 共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划重点


《规划纲要》提出,要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为目标,促进城乡人口有序流动,在重庆主城和成都加快取消对稳定就业居住3年以上农业转移人口等重点群体的落户限制,推动都市圈内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居住证互通互认,完善居民户籍迁移便利化政策措施。




第十一章 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划重点


《规划纲要》提出,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便利化,加快实现双城经济圈社会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接续,推动养老金领取资格核查互认。建设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推广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将常住人口纳入城镇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范围,逐步实现住房公积金转移接续和异地贷款信息共享、政策协同。


要组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联手开展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支持高校向区域性中心城市布局。建设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试验区。共同推进体育事业发展,协同申办国际国内高水准大型体育赛事。


要推动公共卫生和医疗养老合作,支持重庆整合有关资源建设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推进四川省儿童医学中心建设。




第十二章 推进规划实施





划重点


《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党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领导,明确各级党委和政府职责,细化各项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协同实施机制,确保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顺利实现。


中央有关部门要加强与重庆市、四川省沟通衔接,负责编制印发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土空间规划以及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综合交通发展、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等规划或实施方案,指导编制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等建设方案,研究出台产业、人才、土地、投资、财政、金融等领域配套政策和综合改革措施。重庆市、四川省编制出台重庆都市圈、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共同推动形成规划和政策体系,不改变不减弱对三峡库区等周边地区的支持政策。


-END-


本文来源:蓉城政事